竹子为“岁寒三友”之一,中医认为其全身各部位皆可入药,如竹叶、竹茹、竹笋等,各具独特祛病养生功效。
竹叶又称淡竹叶,性寒味甘淡,入心、肺、胆、胃经,可清热除烦、生津利尿,用于热病烦渴、咳逆吐衄、小便短赤等症。现代研究表明,竹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内酯,具有抗氧化、抗疲劳、降血脂等多重功效。
竹茹为淡竹茎杆中间层,可生用或经生姜水处理后入药,有清热化痰、止呕等作用,适用于胃热噎膈、热呃咳逆等症。
竹沥即竹汁,性寒味甘苦,入心、胃经,具有清热化痰、镇惊利窍的效果,可用于中风口噤、痰迷大热等症状。
竹卷心与竹叶功效相似,但清火力更强,多用于温热病心热烦闷、神昏等症。
竹黄又称天竺黄,具有清热豁痰、凉心定惊的功效,常用于热病、小儿惊风抽搐等症。
竹笋营养丰富,可益气开胃、清热化痰、通利水道,对纳呆食少、肺热咳嗽等有良好疗效。
此外,竹衣、竹精等亦有药用价值,全面体现了竹子的药用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