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打开手机站
随时逛,更方便!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中药名方 >>

中医辨证治疗痰饮的多种方法与实用方剂详解

时间:2025-06-09 13:39 来源:普瑞养生网 作者:网站小编

中医调理示意图

中医理论中,稠浊者称为痰,清稀者称为饮。痰不仅指咳出的痰液,还包括瘰疬、痰核及脏腑组织中的病理液体。其形成多因外感六淫、饮食不当或内伤七情导致肺、脾、肾功能失调。

痰饮留于肺部可致咳喘;心窍受阻会引发癫狂等神志异常;胃肠受阻会出现恶心呕吐、腹胀腹泻;经络关节处则表现为肢体麻木、关节疼痛;咽喉受累可致咽中梗塞不适。针对不同症状,需采取相应疗法。

健脾胃法:白术、姜半夏枳壳各6克,加水煎服,调理脾胃功能,防止痰液滋生。

温肺寒法:干姜桂枝各6克,细辛1克,大枣50克制成饼状食用,温肺散寒,缓解咳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。

清热法:鱼腥草芦根连翘各15克煎汤饮用,清肺化痰,治疗肺炎、支气管炎。

豁痰法:茯神菖蒲竹茹莲子心各10克煎服,清心火、安心神,改善心烦失眠。

益气法:甘草浮小麦人参、橘红各15克制成药丸服用,补五脏、化痰排浊,缓解气短乏力、虚烦失眠。

根据《金匮要略》,痰饮需温药调理,溢饮需发汗,悬饮应攻逐水饮,支饮须温肺化饮,脾肾阳虚则需温补。

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